工业机器人:扩张有力短板仍存
2019-10-31 16:16:33 来源:中国化工报 点击:717
【大比特导读】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先进计算、新材料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,催生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。与此同时,工业机器人产业也迎来规模扩张阶段。
“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。”10月20日在济南举行的全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,与会专家一致表示,目前机器人产业发展已进入扩张期,但在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存在明显短板,应完善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标准,推动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取得突破,规范行业发展,加强多方交流合作,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,进而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。与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、物联网与智能制造技术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、工业大数据分析、精密制造与高端装备技术、人才培养等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。本次论坛由2019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大赛组委会、山东省工信厅、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。
产业发展进入规模扩张期
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先进计算、新材料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,催生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。与此同时,工业机器人产业也迎来规模扩张阶段。
记者了解到,从2016到2018年,我国业机器人产量从7万多台增加到14万台,年均增长超过40%。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,从2013年起,我国经连续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市场,并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稳步发展重要力量。
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,当前我国机器人和新型科技的融合不断发展,机器人智能速度明显加快,应用领域已经从工业领域逐渐渗透到救援、医疗、社会服务、教育培训等领域,例如在工程救援过程中,机器人可完成人所不能替代的工作任务,保证了人员安全,提高了工作效率,因此机器人产业具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据了解,为了支撑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,目前我国已经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规划,明确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;建立了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,推动了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突破;出台了工业机器人的行业管理规范,规范行业自律;制订了国家机器人体系建设职能、认证体系建设意见等,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标准和检测认证的整体性。
据悉,下一步,工信部将制定面向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规划,研究制定支持关键的显示器等核心部件、应急救援机器人的产业发展措施,引导机器人产业的高端化发展;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来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;进一步推动交流合作,引导培养一批制造业继续的大国工匠。
工业体系不再“缺心少脑”
作为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重要基石和关键支撑,工业软件及控制系统对未来工业发展有着全方位、深层次、革命性的影响。
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告诉记者,相比发达国家,我国工业软件及控制领域面临着总体发展水平落后、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外依存程度高,“空壳化”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,与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。为改变我国工业体系“缺心少脑”的发展困境,抢占全球科技发展制高点,以工业软件为核心构建我国工业软件和控制平台十分必要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开展战略布局,新松构建了从软件系统、工业控制芯片到配套硬件的全体系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和控制平台,突破了我国工业体系“缺心少脑”的发展瓶颈,核心技术链条完备,打造了从软件系统到核心硬件全部自主可控的“顶天立地”的产业生态平台。
随着科技的进步,人工智能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趋向成熟。
在展区里,5G技术、云计算、大数据带来的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产品“科技味”十足,让人目不暇接;在交流中,新技术如何孕育新实践“共享未来”,更是嘉宾热议的焦点,大家希望通过洞悉技术研发趋势、寻找与自身产业的结合点。
11月5日,在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“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:理念、技术和市场”分论坛上,到场嘉宾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促进新技术新理念的孕育和应用,如何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、就业、治理等方面带来的新课题,以及如何以新技术驱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市场融合,实现新旧动能转换。
11月5日下午,在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“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”分论坛上,各国专家学者、企业界代表就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的理念、技术和市场展开了热议。
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下,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理念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目前对此问题的讨论,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种观点:一是肯定说(主体说),即认为应当承认人工智能具有法律人格,但应同时明确其法律人格的有限性。
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制造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,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“大比特商务网”或者“big-bit”,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,即可获得大比特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,并参与活动!
发表评论